从上上个礼拜就开始研究了,中间各种弯路……不过最后还是让我给弄出来了,很感谢本论坛各路达人给与的点拨。

因为我是用公司机器做的,而公司不接外网不开USB端口,于是只能用手机把图片拍下来,进度和视频什么的就无力了……

不扯废话了,直接上图


全景,钟表安置在我同事家的对面山上,在他家房顶上看正合适。


近景,下面黄色的砖头线路是电子钟的总开关和时间调节按钮(必须停表才能调,不然有可能出错)


背面线路图,颜色有点乱……这个……请无视之。

原理解说

将电子表的6个数字(小时,分,秒)看做是一个五位数的整数(小时的两位数被看成一位,类似十六进制那样),然后每秒加1,当满足进位要求的时候就向上一位进位,只不过每一位数自身的进制都不同,从而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就是时钟的样子。

实际运作的时候,就通过活塞推动铁块和玻璃,给代表不同数字的线路通电,然后输出到显示器上去。


源头自然是5刻脉冲信号,旁边是总开关,然后通过一个过零触发器来缩短脉冲的有效时间(为了让活塞迅速撤回),再传输到最低位(秒钟的个位)的铁块传送带上去。


这个就是传送带了,通过四个活塞轮流推动两排箱子,铁块通过的电路就会被通电。这里看到的是“分钟-个位”的传送带(秒的传送带布线有些乱),一排中继器代表的是“0-9”的十个数字和向高一位数字进位的“进位项”,当铁块被推倒“0”的位置时,会同时触发“进位项”通电,于是高一位数字的传送带活塞就运作一次,推动铁块前移一个数字,进位也就完成了。


“进位项”其实就是一个与数字“0”一起通电的线路而已。

这里要说一下进制的问题,因为一分钟有六十秒,所以秒的进制应该是六十进制。于是我将秒钟分成了个位和十位这两个传送带,个位上是十个方块(0-9)一排,十位上是六个方块(0-5)一排,正好对应了显示器的数字显示。分钟跟秒钟一样。

然后小时是24进制,做起来有点麻烦,于是干脆做了一个12进制的传送带(用12个方块代表1-12),然后旁边放一个AM和PM的转换器。

于是,像上图那种传送带一共有五个。


这是一排7层高的非门墙,是用来转换数字输出到显示器上的工具。本来不想用非门这种会造成延迟的东西,但是因为我的线路是并排的,用红石线反而更麻烦,于是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同样,这种墙也有五个。


罗列非门墙的原因是要让从传送带输出的数字分别连接到显示器对应的发光条上去。我把一个数字拆分成了7个发光条,那么对应的非门就必须有7层(小时的那个,因为多了一个1,所以非门墙增加到了八层)


每一层非门都对应相关的发光条进行数字线路的连接,如上图就是发光条F的线路连接,这样子就只需要把非门墙上的线路与显示器的数字发光条一一对应连接上就行了,当数字改变时,正确的发光条自然会通电亮起。


发光条的连接线路,每条线上都有固定的几个中继器,用来平衡因为非门墙所带来的各种显示不同步的问题,其作用就是让7个发光条能同时亮起和同时熄灭(其实只要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完全同步)。

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我当初在学校就没怎么听课,所以很多高深电路不理解,只能用这种比较直白的方法来做,做完之后回头再看,发现这东西抛开红石的驱动,根本就是一机械表嘛…………

目前这钟的弊端就是线路延迟很重,虽然可以同步而且表是一直走的,延不延迟看不大出来,而且体积看起来蛮大的,很想弄个小一些的,延迟不是很大的电子钟出来,望站内高人不吝赐教。

还有一个诡异的问题,就是这表时不时的会停,而且总是在我下线后停,因为是上的服务器,所以我也不清楚是表的问题还是服务器的问题……